中醫藥國際化:來得正是時候
點擊數:192 來源:河南六鶴藥業集團有限公司 發布于:2019-08-30
中醫藥是中化民族的瑰寶,不僅屬于中國,也屬于世界。中醫藥走向世界,不僅可以造福全世界患者,也能全方位展示中國傳統文化和哲學智慧,成為促進中外人文交流的亮麗“名片”。
那么,應該如何打響中醫藥品牌,推動中醫藥走向世界?
西醫醫生看中醫
2016年7月,位于俄羅斯圣彼得堡西南部的中俄中醫藥中心正式開業運營。中心是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國際合作專項支持下,由北京中醫藥大學和圣彼得堡水務集團合作建立的。
作為俄羅斯第一所獲準以醫院資質運營,獲兩國政府認可且由中方主導的中醫醫教研機構,雖然中心自籌備成立起就受到兩國高層的認可和關注,但如何讓更多普通民眾接受中醫藥,正確認識中醫藥?這是擺在全體中醫藥中心工作人員面前的首要問題。時任中心院長王朝陽教授說:要讓當地民眾相信中醫藥,唯有一條——療效。
中心與圣彼得堡幾大西醫院和醫科大學進行合作,選取當地高發且西醫療效欠佳的病種進行針對性治療,如中風后遺癥、神經性皮炎等。通過中 醫師團隊的努力,使多位患者在中醫診療的幫助下病情逐漸好轉。這令圣彼得堡當地居民,尤其是當地西醫院的醫生贊吧不已,并逐漸認可了中醫療法。于是中醫中心診室里 逐漸出現了一個有趣現象:來中心就醫的患者,有20%竟是從事西醫的醫生。
維克多就是這樣一位“醫生患者”。年近70歲的他是當地一家醫院的院長、兒科醫生,曾患有心肌梗塞,心臟內裝了3個支架,自中心開業后就一直在王朝這里進行針灸調理和治療。維克多對中醫藥的信任來源于他外婆的親身經歷。在上世紀70年代,維克多的外婆因心臟衰竭而一度面臨生命危險,手術后極度虛弱,后來在中國針灸的治療下,僅僅2個星期身體狀況就明顯好轉??吹皆詾槊痪靡拥耐馄啪褂纸】祷盍硕嗄?,維克多從此建立了對中醫藥的信任與感情。
自開業至今,中俄中醫藥中心診療患者約10000余人次。其中不乏俄羅斯政要、企業家、醫生、社會名流及周邊國家的患者。中心也憑借不同尋常的臨床療效,獲得了俄羅斯醫學界對中醫藥的高度贊譽和廣大患者的普遍認可。
能否得到認可的一個重要標志,就是能否納入當地醫保。自2016年4月以來,中俄中醫藥中心已先后跟3家俄羅斯保險公司簽訂協議,其中包括俄羅斯最大的國家保險公司。
據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國際合作司介紹,像圣彼得堡中醫中心這樣的中醫藥海外中心項目,2018年已通過國際合作專項支持創建31個,中醫藥國際合作基地的項目,已支持創建11個。
2016年,國家發改委、中醫藥局共同頒布《中醫藥一帶一路發展規劃》提出:到2020年,中醫藥“一帶一路”全方位合作新格局基本形成,與沿線國家合作建設30個中醫藥海外中心,頒布20項中醫藥國際標準,注冊100種中藥產品,建設50家中醫藥對外交流合作示范基地。
世界需要中醫藥
中國工程院院士張伯禮表示:“中醫藥走向世界是時代需求,不是我們強行向海外推廣中醫藥,而是世界范圍內對中醫藥的迫切需求。”的確,從歷史上看,中華民族屢經天災、戰亂和瘟疫,卻能一次次轉危為安,人口不斷增加、文明得以傳承,中醫藥作出了重大貢獻。隨著人們健康觀念變化和醫學模式轉變,中醫藥越來越顯示出獨特價值。
國家中醫藥國際合作司司長王笑頻表示,近年來,中醫藥在防治常見病、多發病、慢性病及重大疾病中的療效和作用,日益得到國際社會的認可和接受。另一方面,無論發展中國家還是發達國家,都深受醫療費用不斷上漲的困擾。在提供多元化醫療保障體系的同時,減少政府巨額的醫療開支,是每個國家需要解決的問題。傳統醫學貼近人們生活,容易獲得,不難負擔,各國對于傳統醫學的需求不斷增加。
在這種背景下,中醫藥走向世界取得了豐碩成果。在過去一年,中醫藥局與世界衛生組織簽署關于傳統醫學合作的諒解備忘錄,發揮中國在推動傳統醫學發展中的負責任大國作用;包含以中醫藥病證分類為基礎的傳統醫學章節的《國際疾病分類第十一次修訂本》預覽版發布,中醫藥歷史性地進入國際主流醫學分類標準體系;同時,中醫藥局推動國際標準化組織中醫藥技術委員會出臺了31項中醫藥國際標準,為推動中醫藥國際范圍的規范化使用奠定堅實基礎
截至目前,中醫藥已傳播到全球183個國家和地區。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有103個會員國認可使用針灸,其中29個設立了傳統醫學的法律法規,18個將針灸納入醫療保險體系。中藥逐步進入國際醫藥體系,已在俄 羅斯、古巴、越南、新加坡、阿聯酋等國以藥品形式注冊。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國際合作司工作人員表示,雖然成績喜人,中醫藥走出去面臨難得的機遇,但也應清醒地認識到,中醫藥在走出去過程中也面臨諸多挑戰:
一是中醫藥的文化和科學認同問題。由于中醫藥與現代醫學分屬不同文化背景,具有迥然相異的理論體系、治療原則和方法。盡管中醫藥作為醫學科學的獨特療法和科學內涵正逐漸被世界上更多的政府和民眾認可,但仍然存在很多質疑。
二是管理與法律障礙。大部分國家建立在現代醫藥科學基礎上的管理模式,存在政策,技術壁壘,對中醫藥準入形成限制。
三是外派人員不足。由于國內經濟發展飛速,加之中醫地位和待遇普遍提升,選派人員赴境外工作存在實際困難。此外,與一帶一路國家交流經常遭遇小語種危機,制約了合作的深入開展。
同時,推動中醫藥走向世界也要兼顧國際與國內。中醫藥在國際市場上走得好不好,很大程度要看國內市場上中醫藥的品牌、形象樹得牢不牢。如何對此進行監督、管控和治理,也是當前中醫藥局等相關部門面臨的挑戰。

http://www.wwttff.com/
那么,應該如何打響中醫藥品牌,推動中醫藥走向世界?
西醫醫生看中醫
2016年7月,位于俄羅斯圣彼得堡西南部的中俄中醫藥中心正式開業運營。中心是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國際合作專項支持下,由北京中醫藥大學和圣彼得堡水務集團合作建立的。
作為俄羅斯第一所獲準以醫院資質運營,獲兩國政府認可且由中方主導的中醫醫教研機構,雖然中心自籌備成立起就受到兩國高層的認可和關注,但如何讓更多普通民眾接受中醫藥,正確認識中醫藥?這是擺在全體中醫藥中心工作人員面前的首要問題。時任中心院長王朝陽教授說:要讓當地民眾相信中醫藥,唯有一條——療效。
中心與圣彼得堡幾大西醫院和醫科大學進行合作,選取當地高發且西醫療效欠佳的病種進行針對性治療,如中風后遺癥、神經性皮炎等。通過中 醫師團隊的努力,使多位患者在中醫診療的幫助下病情逐漸好轉。這令圣彼得堡當地居民,尤其是當地西醫院的醫生贊吧不已,并逐漸認可了中醫療法。于是中醫中心診室里 逐漸出現了一個有趣現象:來中心就醫的患者,有20%竟是從事西醫的醫生。
維克多就是這樣一位“醫生患者”。年近70歲的他是當地一家醫院的院長、兒科醫生,曾患有心肌梗塞,心臟內裝了3個支架,自中心開業后就一直在王朝這里進行針灸調理和治療。維克多對中醫藥的信任來源于他外婆的親身經歷。在上世紀70年代,維克多的外婆因心臟衰竭而一度面臨生命危險,手術后極度虛弱,后來在中國針灸的治療下,僅僅2個星期身體狀況就明顯好轉??吹皆詾槊痪靡拥耐馄啪褂纸】祷盍硕嗄?,維克多從此建立了對中醫藥的信任與感情。
自開業至今,中俄中醫藥中心診療患者約10000余人次。其中不乏俄羅斯政要、企業家、醫生、社會名流及周邊國家的患者。中心也憑借不同尋常的臨床療效,獲得了俄羅斯醫學界對中醫藥的高度贊譽和廣大患者的普遍認可。
能否得到認可的一個重要標志,就是能否納入當地醫保。自2016年4月以來,中俄中醫藥中心已先后跟3家俄羅斯保險公司簽訂協議,其中包括俄羅斯最大的國家保險公司。
據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國際合作司介紹,像圣彼得堡中醫中心這樣的中醫藥海外中心項目,2018年已通過國際合作專項支持創建31個,中醫藥國際合作基地的項目,已支持創建11個。
2016年,國家發改委、中醫藥局共同頒布《中醫藥一帶一路發展規劃》提出:到2020年,中醫藥“一帶一路”全方位合作新格局基本形成,與沿線國家合作建設30個中醫藥海外中心,頒布20項中醫藥國際標準,注冊100種中藥產品,建設50家中醫藥對外交流合作示范基地。
世界需要中醫藥
中國工程院院士張伯禮表示:“中醫藥走向世界是時代需求,不是我們強行向海外推廣中醫藥,而是世界范圍內對中醫藥的迫切需求。”的確,從歷史上看,中華民族屢經天災、戰亂和瘟疫,卻能一次次轉危為安,人口不斷增加、文明得以傳承,中醫藥作出了重大貢獻。隨著人們健康觀念變化和醫學模式轉變,中醫藥越來越顯示出獨特價值。
國家中醫藥國際合作司司長王笑頻表示,近年來,中醫藥在防治常見病、多發病、慢性病及重大疾病中的療效和作用,日益得到國際社會的認可和接受。另一方面,無論發展中國家還是發達國家,都深受醫療費用不斷上漲的困擾。在提供多元化醫療保障體系的同時,減少政府巨額的醫療開支,是每個國家需要解決的問題。傳統醫學貼近人們生活,容易獲得,不難負擔,各國對于傳統醫學的需求不斷增加。
在這種背景下,中醫藥走向世界取得了豐碩成果。在過去一年,中醫藥局與世界衛生組織簽署關于傳統醫學合作的諒解備忘錄,發揮中國在推動傳統醫學發展中的負責任大國作用;包含以中醫藥病證分類為基礎的傳統醫學章節的《國際疾病分類第十一次修訂本》預覽版發布,中醫藥歷史性地進入國際主流醫學分類標準體系;同時,中醫藥局推動國際標準化組織中醫藥技術委員會出臺了31項中醫藥國際標準,為推動中醫藥國際范圍的規范化使用奠定堅實基礎
截至目前,中醫藥已傳播到全球183個國家和地區。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有103個會員國認可使用針灸,其中29個設立了傳統醫學的法律法規,18個將針灸納入醫療保險體系。中藥逐步進入國際醫藥體系,已在俄 羅斯、古巴、越南、新加坡、阿聯酋等國以藥品形式注冊。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國際合作司工作人員表示,雖然成績喜人,中醫藥走出去面臨難得的機遇,但也應清醒地認識到,中醫藥在走出去過程中也面臨諸多挑戰:
一是中醫藥的文化和科學認同問題。由于中醫藥與現代醫學分屬不同文化背景,具有迥然相異的理論體系、治療原則和方法。盡管中醫藥作為醫學科學的獨特療法和科學內涵正逐漸被世界上更多的政府和民眾認可,但仍然存在很多質疑。
二是管理與法律障礙。大部分國家建立在現代醫藥科學基礎上的管理模式,存在政策,技術壁壘,對中醫藥準入形成限制。
三是外派人員不足。由于國內經濟發展飛速,加之中醫地位和待遇普遍提升,選派人員赴境外工作存在實際困難。此外,與一帶一路國家交流經常遭遇小語種危機,制約了合作的深入開展。
同時,推動中醫藥走向世界也要兼顧國際與國內。中醫藥在國際市場上走得好不好,很大程度要看國內市場上中醫藥的品牌、形象樹得牢不牢。如何對此進行監督、管控和治理,也是當前中醫藥局等相關部門面臨的挑戰。

http://www.wwttff.com/
- 上一篇:中醫藥行業簽訂出口合同120萬美元
- 下一篇:秋燥時節該怎么保護“沙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