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醫療利好不斷,藥店如何競爭?
點擊數:74 來源:河南六鶴藥業集團有限公司 發布于:2019-08-15
隨著近年分級診聞政策的陸續出臺,醫聯體作為分級診療落地的推手,被賦予了新時期的重任。在此背景下,社區醫療在處方來源、藥品價格及醫保報銷等多個方面獲得眾多政策利好,在家庭醫生制度的引導下,越來越多的患者向有公益性質的社區醫療衛生服務機構轉移。
眾所周知,2018版《國家基本藥物目錄》新增了165種藥品,包括腫瘤藥12種、急需兒童藥品22種以及世衛組織推薦的丙肝治療新藥等,新版國家基藥目錄更突出常見病、慢性病以及負擔重、危害大疾病和公共衛生等方面的基本用藥需求,特別注重兒童等特殊人群用藥,以滿足群眾基本用藥需求。
這些利好基層醫療的政策對藥店的影響有多大?藥店應如何健康持續發展,才能與社區衛生醫療機構競爭呢?
藥店與社區醫院差異對比
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發布的《2018年度藥品監管統計年報》顯示,截至2018年11月底,全國共有零售連鎖企業5671家,零售連鎖企業門店25.5萬家;零售藥店23.4萬家??梢?,經過多年發展,全國藥店已近50萬家,且基本遍布在全國的每一個社區、街道。藥店的優點就是網絡較廣闊,網點較多,便利性較強,藥品種類較齊全;缺點則在于藥店屬于自負盈虧的商業性質,藥店藥品的售價一般是由市場價格來決定,定價較為靈活,但由于在醫保政策上的利好不如社區衛生醫療機構,有些藥品的價格與社區醫療機構相比沒有優勢,且藥店傾向于以藥品銷售為主業,在診療方面職能比較欠缺,藥事服務專業水平發展也不均衡。
近幾年,社區醫療衛生服務發展越來越受到國家重視,扶持力度和投入力度都非常大,在基藥制度、分級診療政策和醫保政策的影響下,越來越受到群眾的認可。社區醫療衛生服務機構大部分的藥品價格是按照國家規定的基藥價格來執行的,且有醫保報銷優勢。因此,從價格上來說,社區醫療衛生服務機構的基藥價格相對更加低廉。另外,隨著國家的投入加大,鼓勵醫學生到基層就業,并配備專家指導和坐診,基層醫療機構具有比較好的醫生資源,并且具有化驗、測量、檢查等醫學職能,承擔了家庭醫生的角色,能夠更專業
地為患者服務,在這些方面較藥店優勢明顯。
不過,在品類設置方面,兩者差異明顯。藥店由于是市場化運作,只要是群眾需要的藥品,藥店都會盡全力獲得。因此,藥店的品類構成比較全面,在感冒、外用、補益等常用OTC產品方面優勢明顯。社區衛生醫療機構則更加側重于基本藥物目錄中的基礎性用藥和慢性病用藥等。
加大自身競爭優勢
毋庸置疑,在處方外流趨勢下,未來慢性病藥品的外流是一大重點。藥店要在品類上有所調整,增加慢性病藥品品類的配置,并且建立承接處方外流的硬件和軟件設施。隨著消費升級,群眾對自身健康的要求越來越高,藥店要增加保健、補益類方面的大健康品類設置,從而擴大群眾的用藥選擇范圍。另外,要提高駐店藥師和銷售人員的藥事服務水平,讓藥店服務更加學術化和專業化,最好能夠建立“慢病家園”或“慢病會員俱樂部”,使慢病管理形成閉環,為患者提供更多的增值健康服務,真正以患者為中心,增加顧客粘性。
未來藥診店也是一種趨勢,建議藥店向輕診療方面輕型。在國家倡導小病進社區從而達到為大醫院減負的目標下,很多小病已下沉到社區醫療機構,因此,藥店也應盡全力提高自身能力以接這一部分患者。有備件的藥店應該配備執業醫師,建立診所,進行輕診療,提供一些常見病的診療服務和慢性疾病的康復治療工作,從而吸引更多客流,提高藥品銷量。
再有,藥店可以就近與社區基層醫療機構進行合作互補。比如,由于藥店沒有注射資質和檢查能力,所以藥店可以與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合作,將需要檢查入輸液的患者引流到社區衛生醫療機構,社區醫療衛生機構也可以將需要購買超出基本醫保目錄的患者推薦到附近藥店,雙方可以經常性舉辦為提高群眾身體健康為目的的公益活動和全民促銷活動,共同提高區域品牌,贏得消費者的認可。

http://www.wwttff.com/
眾所周知,2018版《國家基本藥物目錄》新增了165種藥品,包括腫瘤藥12種、急需兒童藥品22種以及世衛組織推薦的丙肝治療新藥等,新版國家基藥目錄更突出常見病、慢性病以及負擔重、危害大疾病和公共衛生等方面的基本用藥需求,特別注重兒童等特殊人群用藥,以滿足群眾基本用藥需求。
這些利好基層醫療的政策對藥店的影響有多大?藥店應如何健康持續發展,才能與社區衛生醫療機構競爭呢?
藥店與社區醫院差異對比
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發布的《2018年度藥品監管統計年報》顯示,截至2018年11月底,全國共有零售連鎖企業5671家,零售連鎖企業門店25.5萬家;零售藥店23.4萬家??梢?,經過多年發展,全國藥店已近50萬家,且基本遍布在全國的每一個社區、街道。藥店的優點就是網絡較廣闊,網點較多,便利性較強,藥品種類較齊全;缺點則在于藥店屬于自負盈虧的商業性質,藥店藥品的售價一般是由市場價格來決定,定價較為靈活,但由于在醫保政策上的利好不如社區衛生醫療機構,有些藥品的價格與社區醫療機構相比沒有優勢,且藥店傾向于以藥品銷售為主業,在診療方面職能比較欠缺,藥事服務專業水平發展也不均衡。
近幾年,社區醫療衛生服務發展越來越受到國家重視,扶持力度和投入力度都非常大,在基藥制度、分級診療政策和醫保政策的影響下,越來越受到群眾的認可。社區醫療衛生服務機構大部分的藥品價格是按照國家規定的基藥價格來執行的,且有醫保報銷優勢。因此,從價格上來說,社區醫療衛生服務機構的基藥價格相對更加低廉。另外,隨著國家的投入加大,鼓勵醫學生到基層就業,并配備專家指導和坐診,基層醫療機構具有比較好的醫生資源,并且具有化驗、測量、檢查等醫學職能,承擔了家庭醫生的角色,能夠更專業
地為患者服務,在這些方面較藥店優勢明顯。
不過,在品類設置方面,兩者差異明顯。藥店由于是市場化運作,只要是群眾需要的藥品,藥店都會盡全力獲得。因此,藥店的品類構成比較全面,在感冒、外用、補益等常用OTC產品方面優勢明顯。社區衛生醫療機構則更加側重于基本藥物目錄中的基礎性用藥和慢性病用藥等。
加大自身競爭優勢
毋庸置疑,在處方外流趨勢下,未來慢性病藥品的外流是一大重點。藥店要在品類上有所調整,增加慢性病藥品品類的配置,并且建立承接處方外流的硬件和軟件設施。隨著消費升級,群眾對自身健康的要求越來越高,藥店要增加保健、補益類方面的大健康品類設置,從而擴大群眾的用藥選擇范圍。另外,要提高駐店藥師和銷售人員的藥事服務水平,讓藥店服務更加學術化和專業化,最好能夠建立“慢病家園”或“慢病會員俱樂部”,使慢病管理形成閉環,為患者提供更多的增值健康服務,真正以患者為中心,增加顧客粘性。
未來藥診店也是一種趨勢,建議藥店向輕診療方面輕型。在國家倡導小病進社區從而達到為大醫院減負的目標下,很多小病已下沉到社區醫療機構,因此,藥店也應盡全力提高自身能力以接這一部分患者。有備件的藥店應該配備執業醫師,建立診所,進行輕診療,提供一些常見病的診療服務和慢性疾病的康復治療工作,從而吸引更多客流,提高藥品銷量。
再有,藥店可以就近與社區基層醫療機構進行合作互補。比如,由于藥店沒有注射資質和檢查能力,所以藥店可以與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合作,將需要檢查入輸液的患者引流到社區衛生醫療機構,社區醫療衛生機構也可以將需要購買超出基本醫保目錄的患者推薦到附近藥店,雙方可以經常性舉辦為提高群眾身體健康為目的的公益活動和全民促銷活動,共同提高區域品牌,贏得消費者的認可。

http://www.wwttff.com/
- 上一篇:兒童濫用抗生素的危害
- 下一篇:電視曝光后 一批藥店要被查帳了!